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建设
质量之魂 源于匠心
时间:2017年03月21日 阅读2896次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之际,各类产品的质量再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重视消费者基本权利需要的是质量可靠的产品,而产品来自于匠人之手、倘若每一道工序都能够兢兢业业,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精益求精,又何来“打假”一说。对于珠宝玉石类产品,除了材质之外,工艺是其质量之魂,如何通过玉雕作品展现出匠人的超凡技艺,靠的是玉雕作品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意境之美,因此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一人一花一水,轮回往复,徜徉于岁月之河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唐太宗说过: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对琢玉技术的描写。古往今来,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感的关注与继承,中国的玉雕艺术以精湛的技艺著称于世,从而形成其独特的工艺特点,享有“东方艺术”的美称。玉雕作品通过雕刻出的意境之美充分表达出雕刻者内心感受和自我审美意识,以神统形,以意融形,最终达到形神结合乃至神超形越的艺术境界。因而“意境”是玉雕作品必不可缺少的元素,它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追求着超越形似之外的神韵,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玉雕艺术中玉石是载体,雕刻是表现,玉雕的设计就如同绘制一幅水墨画,同中国画一样,玉雕的构图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思想,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以玄,众妙之门。”玉雕作品的构图往往对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法”进行吸收和借鉴,这种形式不仅使作品内容更丰富,同时也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包容、融合的精神,形成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融合美、自然美。因此,艺术之妙之美之境界就在于以可道之言,可名之物,可象之形来表达自然界中的不可道,不可名,不可形的“道”。意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是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不论是“散点透视”所带来的视觉选择还是虚实相生所引申出的“留白”构思,意境的形成都离不开中国的美学、哲学理念。意境反映出艺术的内在美,玉雕作品是蕴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以来的智慧、美学思想以及审美情趣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产品,这也是玉雕者将景、情与自身心境融合在一起创造意境的过程。

玉是大自然的产物,每一块玉都通过其自身大小、形状、颜色、透明度、绺裂等特征的结合,形成一幅带有自身特色的天然画卷。明代画家董其昌说“每朝起看云气变幻,绝进画中山。山行时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坐看不入画,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同中国画一样,玉雕的意境也是如此。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虚实相生的留白构思使图案在留白中彰显主题、充满活力。这也体现出道家的“中庸”之说,此种方式的留白既能对图案进行衬托,又是对实体的未完持续,恰到好处的留白会让作品更加赏心悦目,同时对玉雕作品进行一个完整的展现。好的玉雕作品构图巧妙、意境优美,造型玲珑玉润,使人远离城市的喧嚣,忘却一切凡尘与俗气,剩下的唯有宁静与平和,洋溢着浓厚的儒雅气息。

一件玉雕作品的美,综合了线条、构图、色彩、意境等几大方面,然而“意境”是对玉雕作品整体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也体现出匠人们通过寄意山水,寄意花鸟,以物言志从而达到的完美意境。玉雕是匠人们诗情画意的情怀寄托,意境突出玉雕作品的文化内涵,是玉雕设计构思的中心内容,这使玉雕技艺成为中国艺术造型文化上耀眼的奇葩,通过玉雕作品的质量之魂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

扬州市玉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长于社会各界支持,壮大于地方产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我们将进一步调整布局,优化资源,创新思路、开拓进取。以建立国家级权威实验室为工作重点,注重夯实基础,稳步推进技术检测平台建设和创新能力建设,将“精致扬州、质量成就”的城市质量精神发扬传承,与社会各界一道,努力完成服务社会、服务全民的工作目标!

版权所有:扬州市玉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地址:扬州市广陵区湾头镇长安路777号 电话:0514-87332749
苏ICP备16063484号-2 苏公网安备 32100202010944号
您是本站第 2077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