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们,节日快乐!!!
“她那穿着简朴的黑衣裳的姿态是迷人的,她那戴着手镯的圆润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挂着一串珍珠的结实的颈项是迷人的,她那松松的卷发是迷人的,她那小脚小手的优雅轻快的动作是迷人的,她那生气勃勃的美丽的脸蛋是迷人的。”这是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而在电影《安娜·卡列尼娜》中,繁复叠绕的珍珠项链、精致灵秀的珍珠耳环,这些造型华贵、风格古典的珍珠更是女主角打动人心的最佳点缀。在低调而奢华的珍珠项链的衬托下,安娜圣洁不屈的精神更使得她的形象具有一种永恒的魅力。
当艺术作品遇上珍珠
写作、绘画、影视都是记录历史的最佳方式,隐藏在艺术作品里的珍珠,已成为被保存下来的故事的一部分,透过它们似乎可以看到那个盛美年代旖旎多情的故事,这大概就是艺术的真正魅力所在吧。
珍珠的英文名称为Pearl,是由拉丁文Pernulo演化而来的。它的另一个名字Margarite,则由古代波斯梵语衍生而来,意为“大海之子”。早在四千多年前,《尚书禹贡》中就有河蚌能产珠的记载,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珠玉》中提到“凡珍珠必产蚌腹……经年最久,乃为至宝”,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名诗《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一句中写进了“鲛人泣泪皆成珠”的传说。因此,珍珠不但可以被称为“大海之子”,同时也可以说是“人鱼的眼泪”。
《圣经》的开篇“创世纪”中记载:从伊甸园流出的比逊河,“在那里有珍珠和玛瑙”。同中国一样,在西方文化中,也存在很多关于珍珠的美好传说,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波提切利的代表作《维纳斯的诞生》一画中,描绘了维纳斯诞生的美妙时刻,表现出女神维纳斯宛若珍珠,诞生于一扇巨大的贝叶之上,从爱琴海中缓缓而出,风神、花神迎送于左右的情景。女神抖落的水珠形成粒粒珍珠,秀美清纯、晶莹夺目。
长久以来珍珠代表着一种纯天然的、没有经过刻意雕饰的、充满无限活力的生活方式,象征简约、和平与美好。珍珠色泽温润而细腻,虽然不像钻石那样璀璨,没有红蓝宝那样艳丽,但却有着与身俱来的温柔与美丽,这种优雅浪漫也成为珍珠最为迷人的一部分。文艺作品与珍珠之间从来都密不可分,不论是静态的油画,还是动态的影视作品,无论是油画布上展现出来的贵妇画像或平常人物,还是从荧幕走出的影视明星,无一不和珍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7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的作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被称为北方的蒙娜丽莎。画中少女的惊鸿一瞥仿佛摄取了观画者的灵魂,使得许多看客在画前停留驻足。画中少女转头向我们凝望,微微开启的双唇,仿佛要诉说那个时代发生的故事。明朗和谐的色彩使整个画面温馨而宁静。少女左耳佩戴的一只珍珠耳环恰到好处的阴影与光泽,正好搭配了其美丽的脸庞,在颈部的阴影里似隐似现,这是整幅画的点睛之笔,不经意间显现出少女超凡脱俗的气质。
玛丽莲·梦露本人痴爱珍珠饰品,表示:“珠宝是女人最好的朋友。”在她经典的裙摆飞舞的造型中,佩戴的那颗柔润的珍珠与裙摆结合得相得益彰,简单的配饰却突出不简单的仪态。的确,珍珠也确实像个仪态万端的贵妇,每一颗珍珠表面都具有隐约可见的晕彩珠光,这股捉摸不透的神秘韵味和典雅气质与女性柔美的感觉如出一辙,并以其纯洁的品性,悄无生息的满足着人们的爱美之心。
如果说钻石是恒久不变的标志,那珍珠饰品无疑是自带跨越时代和国界意味的幸福圆满身份的标签。在西方几乎所有贵妇画像上并永远在最显眼的地方,会看到珍珠的身影,在众多影视剧中,女主角的配饰也能感受到珍珠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它是以不变应万变的配饰法宝,它的出现诠释了佩戴者的气质。戴安娜王妃说“女人如果一辈子只能拥有一件珠宝,必是珍珠。”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不离身的珍珠项链源自于王室的传承;而真正能“掳获”从不在意世俗价值的COCO Chanel芳心的,也是珍珠。
珍珠不仅具有其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更体现出一种优雅,这是一种具有独特思想内涵的美,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是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大度,是雨打风吹闲庭信步的自信和悠闲,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心境。
珍珠的圆润,优雅捕获了不少女人的芳心,放佛就是为女人而生,两者的气质结合也是完美无缺。又到三八女王节,一个全世界女人的节日,她们在这一天不仅能收到鲜花,还能收到礼物。作为珠宝行业的从业者,想到的第一个礼物应该就是珍珠,只有珍珠能表现母亲及妻子的气质,也是最合适的礼物。
女王们,节日快乐!!!